2019年山西中考历史与终极猜押比对效果
购七、八年级历史期末经典试卷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联系因材教育18205613175或W425673018,立即发邮箱或微信。
扫码进微店拍单。
2019年山西中考历史与因材教育历史
终极猜押比对效果
第16题比对一:
山西历史第16题第(2)小题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1题第(6)小题
1.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处于痛苦的转型时期。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在中国革命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它不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如“五四精 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等。请任选两例,用史实阐述这些精神的内涵。
【答案】示例:五四精神:1919 年,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人中国,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5 月 4 日,北京学生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示威游行,并且要求惩办卖国贼,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6 月初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运动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抗议运动。最终五四运动取得基本胜利。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同时学生、工人们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激励着后人,体现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第16题比对二:
山西历史第16题第(3)小题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2题第(3)小题
2.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合晚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019年春晚除北京主会场以外,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分别为井冈山、长春和深圳,可谓意味深长。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3中《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答案】事件: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邓小平视察深圳);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的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答案】表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影响: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6题比对三: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3题第(5)小题
3.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70年风云巨变,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的结果。用史实说明毛泽东、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贡献。
【答案】(5)
邓小平:1978 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共十二大上,他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上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针对姓”资”姓“社”的问题,解决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挤体制,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实现港澳回归。同时也推进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等。
第16题比对五: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4题第(2)小题
4.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以下探究,追溯党的发展历程。
(2)下面年代尺呈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请你写出①②对应的会议,并分别简述其历史意义。
第17题比对一:
山西历史第17题第(2)小题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5题第(4)小题
5.运用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完成下列各题。
(4)根据下列年代尺的提示信息,将年代尺补充完整,并分析进行以下改革的共同原因。
商鞅变法 ① 戊戌变法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改革开放
前 356 年 494 年 1898 年 1950-1952 年 ② 1978 年开始
(5)从下列世界历史上的改革中任选一个,结合坐标轴上同一性质的改革,
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
(5)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相同点: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民族危机;都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教育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经济改革;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点:国内环境——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统治衰落;中国的封建守旧势力强大。领导力量——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群众基础广泛;中国维新派无实权,未发动群众。结果——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第17题比对二: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2题第(1)小题
2.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合晚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019年春晚除北京主会场以外,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分别为井冈山、长春和深圳,可谓意味深长。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主题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具体含义,并在图2中找出毛泽东同志首先燃“星星之火”的位置(写出图中的数字番号即可)。
【答案】含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17题比对三: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13题第(4)小题
13.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结合提示信息,完成下面各题。
(4)在 1955~1991 年间的世界格局下,分别概述下列时间段内中国和西欧各自的经济发展特点。
20 世纪 50~70 年代:
20 世纪 70~90 年代初:
西欧:20 世纪 50~70 年代西欧各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走向了联合,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到 70 年代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 世纪 70~90 年代, 西欧、日本、美国经济三足鼎立,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之后西欧经历短暂的经济危机;1993 年欧盟成立,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苏联解体后,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进入新经济时代等。
第18题比对一:
山西历史第18题第(2)(3)小题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10题第(3)小题
10.近代世界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世界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九年级某班同学以“交融与联系”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对峙发展】
材料四 冷战所造成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和经济上的两个平等市场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商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叶江《大变局》
(3)冷战与两极格局对峙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整体交融与联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两极对峙开始的标志:195年华约建立。积极影响: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教训,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加强了两大集团内部的协调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第18题比对二: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13题第(1、2、3)小题
13.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结合提示信息,完成下面各题。
(1)根据时间轴上的提示信息,写出与①②序号对应的相关历史事件。
(2)下面两幅图中军事集团的形成,分别对上述不同时期的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图一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图二 “北约”与“华约”
(3)简述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4)在 1955~1991 年间的世界格局下,分别概述下列时间段内中国和西欧各自的经济发展特点。
20 世纪 50~70 年代:
20 世纪 70~90 年代初:
(1)①华盛顿会议。②杜鲁门主义刚出台或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2)图 1: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不断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图 2:北约和华约的形成,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或将“冷战推向高潮)
(3)一战后:凡尔赛体系中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将中国山东的主权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体系中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 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之下,说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低下;二战后:因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战后,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说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第19题比对一:
山西历史第19题第(3)(4)小题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15题第(4)小题
15.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简述保障民生的深远意义。(2分)
【答案】保障民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缩短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健全民主法治。(答出其中2点即可,1点1分,共2分)
【解析】该材料从美、英、中三个国家关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视角考察民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公平意识。
第19题比对二: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16题第(3)小题
16. 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的对比状态。某校九年级(1)班以“世界格局”设计了下面的主题学习板块,请你完成各板块的问题探究。
板块三 【批判质疑】
(3)请结合史实阐述下列论点。(4分)
史料: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美国驻苏联参赞乔治·凯南
史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答案】
论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在社会意识形态等领域存在差异,形成两大阵营,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抗,美苏关系由二战的盟友变成敌对势力,美苏冷战,由于双方实力均衡,一定程度维护了世界和平,但局部地区出现热战,比如美国侵略越南,苏联占领阿富汗等。(2分)
论点二: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的反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同,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维护了世界和平,形成了团结的万隆精神。(2分)
第19题比对三:
山西历史第19题第(5)小题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16题第(4)小题
板块四 【国际视野】
(4)请根据下面图片提供的信息,以“新时代的中国”为主题写一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4分)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答案】
华为的5G技术领先世界,引领世界科技潮流,中美贸易摩擦需要相关国际组织的协调,也需两国合作协商解决矛盾冲突,只有放弃贸易保护主义才能助推世界经济的复苏,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10题第(4)小题
10.近代世界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世界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九年级某班同学以“交融与联系”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对峙发展】
材料四 冷战所造成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和经济上的两个平等市场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商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叶江《大变局》
(4)综合上述材料,在当今世界交融与联系日益密切的趋势下我国应如何应对?
【答案】应对:加强国际合作,关注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19题比对四:
因材教育历史原题第17题第(1)小题
17.(12 分)历史学习要解读历史信息,构建历 史时空关系,提升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解读下图 完成探究:
【提取时空信息】
(1)我们的先辈最早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朝代)。这条商路一头连着古老的中华帝国,另一端连着地中海的罗马帝国 (古代西方帝国)。(2 分)
观察图示,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马法的认识。
(2) 唐朝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鼎盛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本地区隋唐文化,融入中华文化圈的重大事件。列举阿拉伯文化圈中,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一例。(2 分)
(2)日本大化改新;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医典》 、《天方夜谭》。(任答一例即可得 2 分)